2017年9月4日,浙江衛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發布《年產400萬噸烯烴綜合利用示范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書》的官方公告。公告內容顯示:衛星石化在9月2日與連云港徐圩新區管委會在9月2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,衛星石化將在連云港地區投資約300億元人民幣,計劃興建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,并配套聚乙烯、環氧乙烷/乙二醇為主的下游裝置,依托企業的丙烷資源興建PDH項目,并配套聚丙烯、環氧丙烷、丙烯腈、丙烯酸等下游配套裝置,實現乙烯與丙烯雙產業鏈的下游加工路線。
該項目選址為我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的連云港,該地區地處我國的中部沿海地區,并且是新的亞歐大陸鐵路橋東方橋頭堡的位置,該地區同時將興建盛虹石化的1600萬噸/年的煉化一體化項目,區內裝置配套設施齊全,同時連云港仍然有5萬噸與10萬噸級的專用液體化工品碼頭,保證了整個地區的資源流通的方便性,解決了資源快速流轉的問題。
而浙江衛星石化作為傳統的C3產業的產品的制造商,在浙江平湖市已經建成了45萬/噸UOP技術的PDH項目,同時配套了32萬噸丙烯酸等下游,同時在嘉興建有5萬噸級專用化學品碼頭,以及18萬m3的冷凍液化品儲罐,5000m3的壓力液化品儲罐,其對于C3行業有著深遠的認識,但是此次興建乙烷裂解項目,則為國內首個乙烷的深加工項目,項目經驗或顯不足。
雖然此次協議只是框架性協議,并未披露實際項目的計劃,據卓創資訊了解,乙烷裂解項目若設計規模在100萬噸/年,投資約26-30億,工藝路線一般會選擇乙烷蒸汽裂解技術,技術提供者一般由Lummus、S&W公司、Linde公司、KTI公司以及中石化工程建設公司。該項目的產品單一,并不副產像石腦油裂解等技術的其他副產品,并大量副產氫氣,但是該工藝路線反應要求苛刻,耗能比較高,但是在美國、中東以及歐洲建成的裝置基本都是采取此類工藝。
而關于乙烷原料來講,美國是世界上乙烷最大且唯一的出口國,兩大乙烷出口終端位于賓夕法尼亞州和休斯敦,其出口能力為550萬噸/年左右,從公開數據來看,其中90%以上的外放資源已經被利用,市面流通量極少,且考慮到原料來源的單一性與政治性因素,單一乙烷裂解制乙烯原料供應風險較大,而同樣選擇建造乙烯的企業,煙臺萬華則選擇了丁烷裂解制乙烯工藝,丁烷來源較為廣泛,擺脫了單一的資源供應風險,抗沖擊能力強。
風險與機遇共存,公告顯示了我國企業對于新工藝在國內投產嘗試的決心,此次衛星石化將掀起中國企業在乙烷裂解項目上新的競爭。